許王/小西園掌中劇團
1907年,許天扶十五歲,從新莊到台北大稻埕,拜「楚陽台」許金水為師,學習泉州派布袋戲。三年後,學成出師,受聘為新莊「錦上花樓」頭手。由於才氣縱橫,在短短時間,大露鋒芒,成為新莊布袋戲界炙手可熱的藝人。1913年,許天扶買下板橋「四時春」戲籠,邀王炎任副手,共組布袋戲班,並敦請新莊秀才蘇清雲命名。因為許天扶在新莊北管館「西園軒」唱公末(老生)角色,所以蘇氏建議以「小西園」作為團名。

許天扶以聲質、口白、跳窗、打籐牌、使「天下通」、擅長文武戲,加上「一緊二慢三休」的祕訣,登峰造極,建立「小西園」的金字招牌。 1951年,許王十六歲,擔任「小西園」頭手。

1952年,許天扶六十歲,正式退出布袋戲界,將「小西園」戲籠均分給許欽、許王兄弟。許欽以「新西園」自立門戶,許王接掌「小西園」。許王十七歲接掌「小西園」,集編、導、演於一身,為「小西園」寫下輝煌的記錄。1964年、1978年與1980年三次地方戲劇比賽冠軍,1985年榮獲教育部第一屆薪傳獎團體獎,1988年頒獲教育部第四屆薪傳獎個人獎,2001年以努力推廣掌中戲受到肯定,榮獲第五屆國家文藝獎。小西園的表演足跡遍及全球五大洲三十幾個國際重要城市,充分展現台灣本土藝術萬種風情,為台灣最佳之文化大使。2005參加布拉格第九屆世界偶戲比賽,以「台灣廟會」為主題,榮獲最佳演出技巧獎。

許王曾自我表白:「阮生來註定是搬戲的命。」平平淡淡的一句話,為自己的人生際遇作註腳,也勾勒出他為戲而生、為戲而活,無怨無悔的戲劇生涯。許王堅持傳統布袋戲,擅長各類戲碼,其傳家戲齣五類數百種,包括:籠底戲(如〈湯伐夏〉)、改編歷史章回小說(如〈魚藏劍〉)、改編平劇(如〈蕭何月下追韓信〉)、北管戲(如〈鐵板記〉)、創作的劍俠戲(如《龍頭金刀俠》)等,同行藝師與戲迷讚嘆他「滿腹戲文」,並稱之為「戲狀元」。(文/林明德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