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莊歷史探源

新莊市位於台北盆地西邊,東隔大漢溪和板橋市相鄰;西接泰山鄉;南沿樹林市往桃園;北經三重到台北市,在明朝就有文字記載的武朥灣平原。新莊最早稱為武朥灣社,因平埔族武朥灣社的住民而得名。清康熙年間,漢人陸續來此開墾。乾隆時期,稱為興直堡新莊街。

清初北台灣開發時,新莊為大嵙崁溪(今大漢溪)旁的天然良港,水運發達,商機鼎盛。嘉慶年間,因大嵙崁溪淤積,致新莊河港功能喪失。嘉慶14年新莊縣丞改名為艋舺縣丞,新莊的地位終被艋舺(今萬華)所取代。

光緒13年,巡撫劉銘傳自大稻埕先後向北、南鋪設鐵路,南段鐵路於光緒15年穿過新莊平原(約為今省道台一線),此時新莊一帶設有海山口站、打類坑站(今丹鳳地區)、龜崙嶺站(今龜山地區),因而帶動發展契機。明治30年因颱風引發洪水成災,致使鐵路中斷。明治34年板橋新線通車,新莊鐵道廢除,使得新莊的繁榮發展再次中輟。大正9年隸屬於台北州新莊郡,稱為新莊街。民國35年,隸屬於台北縣新莊區,稱為新莊鎮。之後隨著台灣經濟起飛,新莊因工商業的發達而再現繁華,人口亦逐漸增加,民國69年改制為縣轄市,成為北台灣重要的工商業都市。
(文/台北縣新莊文史工作會會長翁文啟  提供)

主辦單位:台北縣政府
承辦單位:新莊市公所、新莊地藏庵
協辦單位:臺北縣議會、新莊市民代表會、台北縣新莊市商業景觀發展協會
贊助單位:新莊慈祐宮、新莊武聖廟、新莊文昌祠
策劃執行單位:財團法人中華民俗藝術基金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