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溪豆腐系列文化研究

整理/吳玫螢

 小檔案

委託單位

主持人

執行時間

桃園縣立文化中心

林明德

八十七年七月∼八十八年六月

   近年來,本土文化漸受重視,台灣地區各縣市鄉鎮間紛紛建立起特色館,一來能彰顯地方的文化風格,二來可匯聚人文資源,三來若經營得當,吸引住休閒、觀光人潮,又能帶來商機,繁榮地方。是以,文明越是高度發展,地方的產業文化也越不容忽視,這是因為地方的產業文化深受當地的自然資源、地理環境、族群分布、人文背景與人口結構等多項因素影響,已不僅僅是一地之經濟表現,說是當地之人文表徵亦不為過。

  桃園縣立文化中心為落實呂縣長「文化立縣」的建設方針,特別委託中華民俗藝術基金會以一年的時間,對大溪鎮的地方產業代表—豆腐系列產品,進行實地田野調查,以了解當地產業生態和人文現象,更希望研究成果能喚起社會大眾正視產業與地方發展之關係,並作為其他鄉鎮市關懷鄉土、推廣社區總體經營之參考依據;而研究調查之終極目標,則是希望為「豆食博物館」提供更豐富的軟體資源,俾使「豆食博物館」發揮最大功效。

 豆干中的豆干—大溪豆干

  提起豆干,社會大眾必定會不約而同地想到「大溪」,因為大溪豆干遠近馳名,有口皆碑,已成為桃園縣地方產業代表。大溪當地的業者不僅將豆干業經營得有聲有色,在產品的創新與開發上亦別出心裁。

  大溪豆腐系列產品多樣,如:豆腐、豆花、豆干、豆皮、素雞、素腱、豆腐乳、臭豆腐與醬油等……,而各樣產品也都有具代表性的業者,如「黃日香」、「萬里香」、「黃大目大房豆干」、「金蘭醬油」……等。

  農業社會時期,豆干並不是由特定的人來生產、銷售,卻因為社會形態逐漸轉型而獨立為一種行業。探究大溪之所以以豆干著名的原因,可謂「天時、地利、人和」。在「大溪豆腐系列文化研究」一案的調查過程中,基金會走訪大溪相關業者,多數業者咸認為水質是影響豆干品質的重要因素;截至目前為止,大溪的豆干業者不是引取地下水來製作豆干,就是採用天然純水。軟性的地下水經過過濾後,製作出來的豆干不但沒有自來水的消毒味,反而更加香甜嫩Q,所以大溪在製作豆干上可謂占盡地利之便。

   要了解大溪的豆干,必須從黑豆干說起,根據當地說法有兩種:

(一)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黑豆干的基本調味料是焦糖(糖烏)。焦糖兼具滷味與防腐雙重功效,所以在冷藏設備未發達的時代,以焦糖來滷豆干,是保存豆干的最佳方式。當天未賣完的豆干經過焦糖一滷再滷,豆干就會呈現黑褐色,就是所謂的黑豆干了。現在的大溪黑豆干,除了製作方式與傳統純手工製作方式不同,面積也比以前手工做出來的黑豆干大。

(二)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「萬里香」第二代老闆江宗萬先生對此持不同看法,他認為黑豆干原就是不同的製作方式,例如以「鹼」滷過的豆干是呈淡橘色,若以焦糖來滷就會呈現深褐色,本就是完全不同的處理方式。

 

石門水庫與慈湖開放,帶來蓬勃商機

  雖然大溪當地對於黑豆干的出現有不同的看法,但是對大溪豆干之所以揚名的看法卻相當一致。大溪豆干聲名未播前,雖然當地人士都知道大溪生產的豆干美味可口,但因為當時黃豆價格昂貴,做出來的豆干價格理所當然也居高不下,以當時的生活條件而言,也只有在年節拜拜的牲禮中才見得到豆干的蹤影,更遑論把豆干當成休閒食品來品嚐了。

  大溪豆干開始蓬勃發展以及大量生產,歸因於石門水庫與慈湖的開放,大批謁靈與觀光的人潮湧進大溪,導至購買豆干的人越來越多,大溪豆干的聲名因而遠播;尤其是民國六十四年,先總統  蔣公奉厝慈湖後的二、三年間,遊覽車一部跟著一部進入大溪,當時的景況,說是「搶購」豆干,一點都不誇張呢。

 

林絨老先生渡水來台,帶來黑豆干製作方法

  至於黑豆干創始於什麼人之手,就沒有一個定論了。依據老業者「萬里香」第二代老闆江宗萬先生的說法,黑豆干創始於林絨老先生。林絨老先生生於一八六三年,福建省漳州林家莊人,壯年時渡海來台,為大溪帶來豆干的製作方法。後來林絨老先生因為年歲老邁,家中子女又無人繼承豆干業, 於是便將做豆干的技術授予鄰居江序食先生,即萬里香的第一代老闆。當時,「黃日香」第一代老闆黃大目的長男也有意禮聘絨伯母(林絨老先生的妻子)為師,但因林家子孫顧及絨伯母年歲老邁,恐怕無法勝任,因而作罷。根據「黃日香」第三代老闆黃文彥先生表示:黃日香第一代的技術是由一位住在下街的老婆婆所傳授,迄今已有七十六年的歷史了。

  傳統的豆干因不能長期存放,因此往往影響銷售量,為因應顧客需求,大溪的豆干業者不斷在生產技術上求新求變,驅使豆干朝向零食化發展,也使得大溪豆干市場遍及全台灣,發展至今,只要提起豆干,莫不讓人聯想到「大溪」。

  基金會一年來走訪大溪豆腐相關業者與當地耆老,在當地人士全力配合與協助下,逐步建構起地方產業的生態與特色,亦了解地方對「豆食博物館」之殷切期盼與支援程度,帶著地方的殷切期盼,基金會希望能為桃園的地方建設與發展注入更積極的意義。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豆腐小百科

知道嗎?傳說中孫臏與龐涓與豆腐的發明有關……這是怎麼回事呢?原來拜師鬼谷子的孫臏﹐為了照顧因病而食慾不佳的老師﹐動手做出熱騰騰的豆漿﹐豆漿意外淋入鹽水﹐便凝結成豆腐花﹐未料味道鮮美﹐老師大悅;同門師兄龐涓嫉妒在心﹐居中破壞﹐將鹽巴換成石膏粉﹐想不到竟有同樣的效果﹐只是味道稍微苦澀。後來﹐這件事傳到民間﹐便有了做豆腐的行業喲!